close

黃豆釀的叫醬油;用黑豆釀的叫蔭油

  大體來說,製作醬(蔭)油分成三個階段:一、製作豆粕;二、醃製過程;三、煮醬油。除了第三個步驟比較單純外,前面兩個步驟都有點麻煩,因此若你不想浪費時間在製作豆粕,可以到迪化街買現成的。我把整個流程用ㄧ張圖表示吧:




用5公斤的水泡10斤的豆粕


約5小時後再將以泡好的鹽/糖水倒入裝豆粕的缸中。
註1:傳統中,鹽和豆子的比是1:1,若想少鹽,則可自己減量。
註2:糖不一定要放,因為最後煮醬油時還要再加一次,這裡加入的目的是希望增加發酵速度,並使口感滑順。



每日攪拌豆粕3~5分


用紗網套住缸口,避免蟲子跑進去(以鬆緊帶束緊紗網),每日曬太陽6hr。
(註:光這個過程,就不是一般北部住公寓大樓的上班族吃得消的。亞曼認為公寓大樓可以用頂樓曬,若怕上班時下雨,可用透明玻璃蓋住缸口(缸口要先擺上兩根木棍再蓋玻璃,不能密合))

而在製作豆粕的部份,我再畫一張流程圖如下:




這就是製作豆粕用的蒲姜樹


蒲姜樹的葉子特寫


拔蒲姜葉


煮豆子


煮到豆子軟


曬豆子


在曬好的豆子上鋪上蒲姜葉


在曬好的豆子上鋪上蒲姜葉


將鋪上蒲姜葉的豆子放入陰涼處發酵


接菌中的豆子


接菌好的豆子就是豆粕
亞曼說接菌好的豆粕成灰白或灰黑色都OK,不過這樣子做出來的豆粕和迪化街賣的豆粕顏色並不一樣,那是因為大量製作所使用的菌種不同的緣故。

  豆粕經過2~4個月(黃豆2個月; 黑豆4個月)的醃製後,豆子應該會浮在上面,這時候就可以開始煮醬油了。一開始要先把醬缸水過濾出來,這時候的醬缸內經過2~4個月的曝曬、攪拌,其實已經有蠻多雜質,亞曼建議是用過濾豆漿的方式來濾出醬油,整個過濾袋可以吊起來,讓它以重力的方式慢慢濾出。

  濾出醬汁後就可以開始煮醬油,此時再用5斤的糖和1斤的甘草一起下去煮,煮到表面有ㄧ層鹽膜,這個過程約4~5小時。若你需要調味,就在這個時候加入你想調味的東西,如紫蘇、茶葉、迷迭香......隨你便啦!只要你不覺得奇怪就可以。

  煮完的醬汁就是醬油嘍!而剩下的黑豆拿去晒乾後,就變成豆豉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le7757 的頭像
    tle7757

    彩色魔法世界

    tle77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