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活用雜草的「草生栽培法」,正是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無農藥耕作的重要關鍵。
家庭菜園也因而變得更加有趣。
──西村和雄
我自己是不太實行除草作業的,而且也幾乎不會耕犁農田的土壤。我在田裡的主要工作就是用鐮刀割除長出來的雜草,然後鋪放在田畝之上。
只要看過本書的內文,大家一定會立刻發現我的田地會任由雜草隨處叢生。常常有人會問我說蔬菜到底是種在田裡何處。甚至還有人幫我調查過一塊田地裡居然長了50種以上的雜草。
聽到這裡,或許大家心裡會想,「什麼啊!這種田地也能栽植蔬菜嗎?」但事實上,的的確確是可以的。這些發育健康的蔬菜採摘下來後,味道更是極為可口美味。加上幾乎沒有染患疾病與害蟲,所以栽植無農藥蔬菜也變得更加容易。
我所實施的,就是活用雜草的「草生栽培法」農法。只要利用雜草的力量,即可讓土壤逐漸變化為驚人的肥沃農地。藉由雜草與土壤生物自然耕作土地,就能擁有肥沃且健康的農地。因為這種方法利用的是雜草與各類蟲隻自由翻耕,所以真的是非常輕鬆的栽植方式。
只須將一部分辛苦作業給努力解決(割草後將其鋪放在土壤上),其餘就僅需用手大把大把拔除,就是草生栽培法的優點。總而言之,這種不需要勞力耕作、也無須辛苦擊退害蟲,甚至不用擔心植株染病的懶人農法,正是最適合我的栽植方式。
各位讀者們,不妨試試這種藉由雜草力量來培育蔬菜的方法吧!悠哉悠哉地欣賞著草叢之中健壯生長的蔬菜,可真是一件心曠神怡的美事!而且摘來的蔬菜仍是能夠安心食用、貨真價實的美味蔬菜啊!
「養土」是有機農業的首要工作。西村先生認為施撒化學肥料及農藥的現代農業,田地中的土壤是無法讓眾多生物棲息的。因此需要藉著豆科與禾本科植物來管理土壤,同時利用割下的雜草鋪蓋在田畦,就可增加土壤的有機質,讓雜草不再是入侵農田的不速之客,而成為有機栽培的夥伴。
在病蟲害方面,西村先生也有特別的策略。根部生長結實的健康蔬菜不會長蟲,因此利用自製的有機肥料,來培育出根部發育健壯的蔬菜是最重要的課題。同時利用共伴植物來抑制病蟲害,如在胡瓜和西瓜旁邊混植青蔥,就能預防蔓割病;青蔥也可以預防番茄與茄子的青枯病。還有萬壽菊用來消滅侵害蔬菜根部的線蟲等。另外,在田地周圍種植高粱的話,就會阻擋有翅蚜蟲的侵襲;在青花菜、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定植後,混植紅葉萵苣,除可避免紋白蝶接近外,還能抑學小菜螝的侵害;當玉米已授粉後,切除雄花,也可成為玉米螟防治的對策。
由於西村先生的植物營養專業,他提出很多實用的概念,教你如何安排菜園的栽培計畫。如果前作是栽培高麗菜的田地,當高麗菜結球時,必須施放追肥,但秋冬氣溫較低,蔬菜無法吸收那麼多的肥料;藉由剩餘的養分,就可以種好芋頭、山藥、地瓜等根類作物,以及南瓜、西瓜等葫蘆科作物,還有玉米也是很好的選擇。種過這些吸肥能力較強的作物以後,土壤也會變得很乾淨,後續的蔬菜也就很容易培育了。玉米採收後,無須拔除植株,同時每3株玉米都用繩子綁束前端,等到明年春天,開始枯萎的玉米莖稈就搖身一變,成為豌豆最為活躍的支柱了。
西村先生在介紹22種蔬菜栽培方法時,會先介紹該蔬菜的原產地和它的生態習性,藉由瞭解植物的長期演化適應的環境,更容易達到適地、適時、適種的目的。另外對每一種蔬菜,均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秘訣,如番茄的「不摘側芽任其伸展,可使根量變多且收穫倍增」;茄子的「若要培育成高大植株,就要摘除最初的花朵」;西瓜的「以大豐收為目的,就要留1條子蔓當營養供給者」等。另外又用圖解的方式,告訴讀者如何去整枝修剪。
最令後學欽佩的是西村先生對植物的敏銳觀察力。例如番茄的葉子邊緣如果呈現向上捲曲,表示含水量及養分都很正常;當茄子果萼端的生長環帶漸層性變化幅度變小時,就可進行採收;當玉米穗鬚由黃轉褐時,於清晨採收,最為甘甜;蘿蔔的營養吸收根會與子葉分裂同方向生長,此時要留下子葉與田畦方向平行的植株,疏拔其他方向的小苗;當蘿蔔有著等距離且筆直排列的鬚根痕跡,就是這株蘿蔔生長紮實且美味的證據等。
總之,讀這本書,有太多令人驚嘆的概念及經驗,值得大家學習,希望台灣能有更多人栽種出健康、無農藥、又環保的蔬菜,明天就會更美好。
棲息著許多生物的土壤
數數看蚯蚓的數目
首先,請各位讀者翻開看看自己田地的土壤。
如何?有幾隻蚯蚓呢?如果是我自己的農田,在剛剛挖開翻起的田土裡,都會出現10隻以上的蚯蚓。其中當然應該也包含許多眼睛看不到的微小生物、細菌,以及黴菌等等。
如果是肥沃的土壤,據說一個腳印大小的面積上就會棲息著數億隻生物,而且當中還具備了多樣化且為數眾多的生物生態系。事實上,這才是良好土壤的絕對條件。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就在於這些生物能夠分解有機物質、翻耕土壤,自行創造出豐饒肥沃的田土。
因此,土壤中的生物多樣性與數量就成為了優質土壤的首要指標。就像我常掛在嘴邊說的,所謂的「活得生氣盎然的土壤」,指的就是眾多生物們各自保持在均衡狀態下存活的土壤。
但令人遺憾的是,現在幾乎都看不到這種「活得生氣盎然的土壤」了。因為播撒化學肥料、農藥的現代農業田地中的土壤是無法讓眾多生物棲息生存的。大家可以做個實驗,就是到附近農家捧起田地中的土壤聞聞看,應該是聞不到什麼味道的。
生物創造土壤
如果想要親眼目睹活得生氣盎然的土壤,讀者們不妨前去一探森林與草原等地方。只要把這些人類之手尚未觸及場所的土壤挖掘翻開,就能夠馬上看到許多蟲隻。這些蟲隻生物就是土地豐饒肥沃的證據。如果在這種地方栽種蔬菜,就能長出真正健壯美味的蔬菜。這種土壤因為保持著均衡的生態系,所以不會出現植株染病而全數死亡的情況。
最重要的是請大家嗅嗅土壤的氣味,應該可以聞到土壤散發出獨特香氣。這是被稱為「放線菌」(Actinobacteria)的細菌所釋放出的香味。雖然這種放線菌是一種生命力極度微弱的生物,但當牠們活躍其中時,即意味著土壤裡存在著多樣的生物世界,也就是生態系保持在均衡的狀態。在森林與原野這些地方,如果沒有人類進行耕種的話,當然也不會出現什麼施肥的情況。不過植物們還是能夠自然地發育生長。森林的植物是由根部吸收養分生長葉子,再利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當葉子在不久後掉落,就會有各式各樣的生物進行分解,釋放出養分,然後植物就會再次吸收。經過這種長期不斷重複的循環,土壤就會自然而然地變得豐美肥沃。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已經發現,製造良好土壤的必要條件就是數目眾多的生物們。也就是說,藉助牠們的力量,就能製造出良好的土壤。
因此,我們在田地裡要做的就是確實學會增加生物的方法。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其餘就僅由生物們自行製造出最優質土壤即可,人們甚至幾乎無須親自動手耕作。
何謂土壤的團粒構造?
具有良好排水性與保水度
在優質的土壤裡會棲息著許許多多的生物,所以請大家要好好觀察這樣的土壤。
這類土壤通常會有著大大小小的土粒,看起來就像是大小不一、尺寸相異的一團團丸子,而且其中還會布滿孔隙。雖然帶著輕微的濕氣,但並不是黏附在手上的潮濕泥巴,反而摸起來是很乾爽的。這樣的土壤構造就稱之為「團粒構造」。
團粒構造的特徵就在於良好的排水性與保水力,即使下雨也不會造成積水,或者經過連續數日晴天後仍能持續供給水分給蔬菜根部。因為具有一定的通氣性,所以能夠提供蔬菜根部呼吸時需要的氧氣。當然,土壤內的養分狀態也是很均衡的,甚至不太會受到病菌以及害蟲侵襲。
為什麼土壤能夠產生團粒構造呢?這是因為土壤粒子屬於可由微生物分解的有機物,所以土壤生物的糞便、微生物產生的黏液等各種物質會彼此沾黏成一團而產生團粒構造。也就是說,如果土壤中沒有生物的話,就無法形成團粒構造。
人類是無法直接製造團粒構造的,我們能做的只是創造出生物容易棲息的環境。
說到這裡,大家一定會想知道自己田地團粒構造的程度究竟為何?雖然有目視、實際抓土檢查等各種方法,但我們這裡要介紹給各位的,是一種更為客觀且能夠數字化的實驗方式。這是非常簡單的實驗,請大家務必試試看!
活用雜草力量的土壤管理
為田地土壤補充有機物質
那麼,我們就先針對具體的土壤培育方法來加以說明吧!
前文已經提過,若要培育出品質良好的土壤,生物是絕對必要的條件。那要如何做才能讓牠們舒適地生存在土壤中呢?答案當然就是不可或缺的餌食。所謂的餌食。就是有機物。藉由為土壤適當補充有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數目就會增加且充滿蓬勃生機。至於有機物的補充,目前已有許多種方法,我推薦給大家的是自己所實行的「草生栽培法」。
或許很多人都未曾聽聞過這個名詞,其實以一句話簡單描述的話,也可以說是一種「活用雜草力量的土壤管理」方法。
栽種豆科與禾本科植物
所謂的「草生栽培法」,具體說來,就是在田畦周圍栽種可自然肥沃土壤的豆科植物,以及根部可翻耕土壤且為有機肥料的禾本科植物,並且割除適當長度後再鋪設於田畦上作為肥料的手法。
此種方法當然不會使用化學合成肥料與農藥。至於雞糞之類的牲畜糞便我自己也是幾乎完全不使用的。這種方法的根本就是活用並藉助雜草的力量。說得直接一點,草生栽培法簡直就像是一種「完全忽視」的栽植法。
不過,「草生栽培法」不需要進行照顧及整理,很適合推薦給享受單純趣味而栽植家庭菜園的愛好者。或許,仍有許多人對於此種方法是否真能培養出優質土壤與收成美味蔬菜等方面還是抱持著疑問。
其實這一點都不困難!但對已經習慣田圃整齊乾淨至一根雜草也沒有的人們來說,這類雜草叢生的農地大概只會讓他們看到疏於除草這部分吧!
事實上,看著就在眼前的我的農田,卻又詢問:「請問老師的農地到底在哪裡?」的人,可不是只有一、兩個而已啊。
不過,實施草生栽培法的確能夠創造出「生氣勃勃的土壤」。雜草並非討人厭的入侵者,而是土壤的孕育者。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說明原因吧!
如果田圃長滿雜草就會變成這般光景
◎病蟲害情況減少
一旦有草,就會有各式各樣的蟲隻聚集。雖然會有害蟲,不過捕食牠們的蟲隻同樣也會靠過來,所以植物因為害蟲而遭受啃食危害的情況就比較不明顯。同樣的,土壤當中如果取得一定平衡,病菌瞬間爆增的情況也會慢慢消失。
◎土地被自然耕犁疏鬆
雜草根系朝向土壤內部延伸,堅硬的土地被自然耕犁疏鬆而變得柔軟。另外,當雜草枯萎後,根部也會被土中的微生物分解掉,田地當中也會產生細微通道向四面八方延伸,成為排水性與透氣性良好的土壤。
◎土壤變得更為肥沃
豆科植物能為田土提供氮素,將其割除鋪於田土後還能被微生物所分解,養分也會隨之進入土壤當中,田地當然會漸漸變得更為肥沃,團粒構造更加發達,使用的肥料就會越來越少了。
◎田地土壤不易乾枯
田地上若長有許多雜草,土壤即使受到陽光照射也不容易乾枯。雜草不但能在白天遮蔽陽光,夜裡也可承接露水而滋潤菜園,這對蔬菜來說的確是非常重要的好處,也是極力去除雜草的光裸土地所無法獲得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