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磚牆1.jpg

白華的紅磚牆

紅磚牆4.jpg

處理過的紅磚牆

紅磚牆,小弟興緻就來了...之前曾經有機會搞了幾面雙層紅磚空氣牆...
施作部份4W王大哥是專家,小弟因都只做些粗工整理的工作,所以就不多言了,
但是關於材料、設計、管理、花錢及異常處理,這小弟可說是久病成良醫,就獻醜了...

白華主要成份是碳酸鈣,病因可能是水泥、砂或磚中的氫氧化鈣、硫酸鈣...等成份與水反應造成,另外氣候(冷、強風)亦是重要因素),成因請自行GOOGLE,就不多說了。

我要講的是如何處理及預防再發:很多泥作師傅會說砌磚後馬上填縫起來,不要澆水養護,就不會有白華了...嗯~這是不夠完整的經驗談,因為會發生的還是會發生,而且這也違反了混凝土施作後需養護的常識,因此,砌磚後起碼要有1天以上的養護期,這是基本知識,一定要堅持,不用怕被師傅反彈,養護期不用怕水會造成白華,反之,早中晚定期澆水是必要的,這會對結構強度大大助益,少則1天多至3天或7天甚至30天以上都行(只要您沒工期及師傅反彈的壓力),基本上就是越長越好(1:3水泥砂漿的基本強度7天後會到180KG/CM2,30天則會到250KG/CM2)...

養護期如果出現白華其實不用擔心,因為只要用明樊水或肥皂水用力反覆擦拭即可去除,尤其明樊水又可以增加紅磚牆的防水性(一點點啦)是便宜又好用的材料...

之後則是填縫的部份,可能有網友會怕勾縫老師傅難找,是的,老泥作師傅確實難找,找到的話,他們的工具也可能不在了,所以才會有些專做清水磚師傅會誇稱,他們手上的工具都是日治時期或是台灣早期留傳下來的,現在都找不到了,每每聽到這種講法都會令人羡慕不已!

但是大家都忘了,現代泥作工作已經被徹底專業分工了(相當符合亞當期密的國富論理論),有一門專門技能就是專做勾縫的...
想一下...沒錯就是他們...磁磚師傅貼完磁磚後會再找專業的填縫工班進場專門做填縫(或勾縫,看設計),他們手上的工具比泥作老師傅的多樣,技能也絕對不輸老師傅(想一下就知道了,一個是包山包海什麼都做,一個是每天都在做勾縫,常理來判斷,誰比較適合做這件事?)
勾縫工班做這件事很強,您要它平他們就平,您要小凹圓它就小凹圓,您要小凸圓它就可以小凸圓,這個天地任您遨遊,只要您肯花時間跟金錢...

這只是一個觀念的轉變而已,但很多師傅轉不出來...

下一篇再跟大家分享磚頭選擇、水泥砂漿、填縫材料及填縫後的養護

上一篇講到磚牆填縫,其實在填縫之前事先要考慮的還有更重要的結構安全及防水的部份,磚塊的選擇亦是一大重點。

底下先講磚塊的選擇:
早期台灣紅磚的標準尺寸是23*11*6(CM),但是隨著建築材料、工法、耐震、成本考量...等大環境因素,
加上磚窯場設備的改變,目前市面上的紅磚尺寸都只剩下20*10*5(大概各項尺寸都會不足)。

因此原則上一般泥作師傅都不會用市面上的紅磚來砌清水磚牆,一定會叫您把它抺上水泥砂漿、粉光後油漆...
底下狀況說明了簡單的事情不簡單的現象。

狀況1、反正以後會上粉刷層,所以磚頭大小、橫豎縫整不整齊都不重要,只要不倒就行,因此一個熟練的泥作師傅可以一天砌個1500~2000塊磚頭
狀況2、因為完成後就是脫光見人的,所以磚塊尺寸一定要一致、見人那面一定要平滑光亮、所有的橫豎縫都要一直線且要等寛,
遇到窗框邊、牆邊每一塊磚都要切割的整整齊齊,砌完後還要把滿溢的砂漿修好,以便日後可以勾縫...
光這些差別就會造成同樣一位師傅的日工作進度只剩下1/3不到...
另外,要品質良好規格尺寸一致的清水磚,又要符合吸水率<15%的標準,其代價就是一塊磚頭不到2塊錢和一塊磚頭10~20塊的差別(國內其實還有很多廠商有在燒清水磚呀,GOOGLE一下就有了,但要記得預訂,因公共工程標案及廟宇古蹟等案場是採用清水磚的大咖,有時候一個案場就會把庫存吃掉的)
綜合上述,材料成本大增+施工成本大增,時間也會拖長(還沒加上水泥養護、白華處理、勾縫、磚面養護),只能說要砌道簡單的清水磚牆還不是一件簡單事。

但是小弟一樣又要提供大家一個轉念頭的想法,既然是想蓋紅磚屋,想必您要的是一個整體的自然居家環境、空間感及視覺感受,磚頭上的小瑕疵、缺角其實真的不是重點,磚頭尺寸不一其實施作時也可以克服大部份問題,重要的是一個作品最後呈現出來的是一個舒服順眼的整體感受。

底下兩張圖提供參考,只能說單塊來看,15元的當然大勝1.8元的,但是完成後整體來講,1.8元的並不會顯的寒酸,反之,同樣都可以感受到紅磚牆的自然質感!
也就是用CP值的觀點來看的話,1.8元會大勝(雖然外觀稍有瑕疵,但是口袋中仍很有飽滿感)~~~

紅磚牆1.jpg

15元/塊的清水磚牆

紅磚牆5.jpg

1.8元/塊的普通紅磚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le77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